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《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。《指导意见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深入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,强化产业竞争优势。《指导意见》统筹促进产业发展和强化安全管控的要求,坚持以发展促进安全,以安全保发展。《指导意见》提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、提升产品质量性能、加快培育优势企业、拓展服务应用领域、建立完善标准体系、强化频率规范使用、推进管控平台建设、推动产品检测认证,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一、《指导意见》出台的意义和背景
近年来,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猛,在个人消费娱乐、农林植保、环境监测、抢险救灾、航拍测绘、物流运输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民用无人机产值保持高速增长,2016年产值达到150亿元。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,成为通用航空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,已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,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特别是个人消费类无人机,已经具有全球市场领先优势,成为了“中国制造”一张靓丽的新名片。
民用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,“黑飞”、扰航等事件频发,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,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当前,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,一是与产业规模高速发展相比行业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。二是无人机飞行安全监管技术手段缺失,无人机反制设备使用缺乏有效管理。三是能够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尚未建立。四是部分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核心技术不足,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升。有效解决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积极引导产业加快发展,加强创新,强化管控要求,对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二、《指导意见》的编制过程和总体思路
为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,解决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,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对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相关研究机构、科研院所、部分国内优势企业和业内专家,编制了《指导意见》。
在《指导意见》编制的过程中,着重把握了以下要点:一是大力促进产业发展。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,需要多措并举,综合施策。《指导意见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,提升无人机产品技术性能,补足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技术短板,进一步提升消费类无人机技术水平;推进人工智能、互联网技术等与无人机的融合应用,拓展无人机服务领域;培育优势企业,促进大中小企业集聚创新,推动形成无人机特色产业集群,保持我国民用无人机的领先优势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。一直以来“黑飞”、扰航等突出问题,困扰着无人机产业发展。《指导意见》围绕加强无人机飞行安全使用,提出强化产品质量性能,完善安全管控技术,建立“国家--省级--企业”三级管控平台,着力解决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实现生产端的安全管控。三是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,应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积极性,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目标。应着力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开拓能力,大力开展技术创新,提升产品技术性能,不断拓展服务应用领域。四是重视保障体系建设。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,涉及标准体系、检测认证、人才培养、政策支持和日常监管等诸多方面,必须统筹推进。要明确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,建立有利于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,研究落实促进和规范产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。
三、《指导意见》的主要内容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“坚持市场主体,政府引导”,“坚持创新驱动,标准规范”,“坚持安全发展,技术管控”的基本原则,明确了产业发展阶段目标。到2020年,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,产值达到600亿元,年均增速40%以上。技术水平持续领先,企业发展取得突破,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基本建立,安全管控手段不断完善。到2025年,综合考虑产业成熟度提升后的发展规律,民用无人机产业将由高速成长转向逐步成熟,增速将逐步降低,按照年均25%的增长率测算,《指导意见》提出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的发展目标。民用无人机的标准体系日趋完善,检测认证等相关专业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加,产业体系将更加健全,全球市场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。
为实现两个分阶段目标,《指导意见》以创新为动力,加快推动产业发展,建立管控平台,保障无人机安全可控,建设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,确保产业规范有序。
《指导意见》鼓励技术创新、应用创新,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。一是加快技术层面的创新。围绕民用无人机关键技术,大力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强化在消费类无人机领域取得的技术优势,加快补足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技术短板。二是推进应用层面的创新。根据市场需求,精准制造产品,进一步拓展民用无人机的服务应用领域。积极推